我國油服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分析
我國油服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分析
一、油服行業定義
油服,是指以油田為主要業務場所,涵蓋了油氣資源從勘探到開采的所有環節,為石油天然氣勘探與生產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法的生產性服務。作為石油行業的重要組成,貫穿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的全過程。
油氣田勘探開發的流程主要包括地質勘察、物探、鉆井、錄井、測井、固井、完井、采油、修井、增采、運輸、加工等。在此基礎上,油服市場可分為物探、鉆完井、測錄井、油田生產和油田工程建設等五大服務板塊。
二、油服市場概況
油服產業鏈長、專業性強,從全球范圍內看,以美國三大油服公司(斯倫貝謝、哈利伯頓、貝克休斯)為代表的巨頭油服公司占據絕大部分市場,市場份額超過69%,我國油服公司在國際市場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我國油氣裝備企業現狀
油氣裝備,泛指油氣生產各環節所需的設備,包括陸上鉆井所用的鉆機、海上鉆井所用的鉆井平臺、抽油機、采油樹、壓裂車、測井儀、錄井儀等,配件包括鉆頭、鉆桿、液壓件及電子元器件等。國內代表裝備制造企業有寶石機械、中石化四機廠、中船系統企業等。
但是從參與企業角度看,目前油服行業市場壟斷性高,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一些國際綜合油服巨頭公司手中,我國裝備制造企業大多數只能擔當國際油服公司的設備供應商角色,從事設計來圖、工藝轉換、來料加工,話語權、議價權偏弱,主要原因在于裝備制造業的研制比較復雜,面臨的發展形勢主要表現在:
(1)裝備制造業屬于典型的離散制造業,由于產品結構復雜,研制周期長,物料品種規格多,管理難度較大。
(2)產品的生命周期進一步縮短,促使需要加快新產品開發、關注新技術應用的速度,使新產品能用最短時間上市。
(3)我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這一方面為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機遇,同時裝備制造業企業要面臨國內外強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在技術、成本、質量、服務方面提高競爭能力,是裝備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4)大規模定制的要求高速增長,使企業需要具備柔性制造能力和相關資源。
(5)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生產費用的增加,導致裝備制造業的盈利能力較弱。有效的降低成本成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6)對客戶需求響應的要求變的越來越高,需要企業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早采購期和制造期,增加柔性制造水平,這些都導致研制能力成本的增加和對勞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提出了向“零廢品”挑戰的目標。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的基石,是國家科技、經濟的綜合實力展現,要擺脫受制于人“卡脖子”的困境,就必須突破發展瓶頸,形成我國裝備制造企業的競爭優勢。
四、發展建議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經濟領域都對各行業提出新的發展要求,“中國制造2025”“工業3.0”等發展概念,對我國的裝備制造企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技術,永遠是企業發展最關鍵的核心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以珠三角地區的“前店后廠”為代表的模式,我國形成了龐大的工業制造能力,但部分裝備找技術仍受限于外資,相應市場也無法打開,只能處于產業的弱勢地位,賺取薄利的加工費。因此,現階段我國的裝備制造企業仍要沉下心、扎下根,以穩健的發展步伐開展核心技術研究,拓寬企業的技術“護城河”,縮小與先進企業技術的差距,加強行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二是建立人才培養體系。人才,是企業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我國有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群體,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企業求賢若渴。“資源的錯配是最大的浪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作為國有裝備制造企業更要提升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在社會上帶頭建立起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重視人才的觀念,鼓勵更多“工匠精神”的人才涌現,形成“良禽折木而棲”的良性局面。
三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實現真正企業的轉型升級,必須逐步降低附加值低的代工業務,尤其話語權弱、訂單數量不穩定的來圖加工業務,這類業務不僅利潤率低,且占據企業大量的人力、財力和設備產能,雖然短期內企業業績好看,但企業一旦形成這類發展依賴,對實現自身的技術積累、產業升級造成較大限制,未來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國勞動力優勢不再明顯時,企業代工利潤空間更加有限。所以,裝備制造企業要在長遠戰略角度謀劃業務布局,關鍵時刻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往產業鏈上游、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從“中國制造”轉型“中國智造”。